很遗憾,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
1948年11月沛县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建筑业的发展,建国初就注意把沛县内的能工巧匠组织起来,使建筑行业化,逐步发展沛县建筑业。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快速发展,沛县建筑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全县形成了6万余人的建筑大军,不仅在家乡描绘出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而且转战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打造出一批批名震遐尔的优质工程,展现了沛县建筑业的志气和威风。世纪之交,沛县建筑业形成了以土木工程、线路管道的设备安装、防腐保温工程为主体的三大行业。出现了县办、乡镇 办和私营企业并驾齐驱的发展局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沛县建筑业为全县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1991-2000年,沛县建筑全行业实现产值 86亿元,实现利税2.5亿元,在沛县建筑上写下了令人赞叹的辉煌篇章。
1948后11月成立建设科,与政府机关同一党支部。1951年成立城镇建筑工会,会员29人,与工会同一支部。1954年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城镇建筑工会改为集体性质的建筑合作社。1955年3月,撤销建设科,由水利局的水利科代管,同一水利局一个支部。1957年,成立沛县建设委员会,与计委合署办公,同一计委一个支部。1958年沛县建筑队改为城关建筑队。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建设压缩。至1962年7月,建筑队伍解体,职工全部下放。1964年,成立城关公社建筑队。1965年改为沛县建筑队。1970年12月,沛县建筑队改为沛县建筑公司。1974年5月。成立沛县建筑管理站,下辖沛建筑公司和城镇建筑队。1985年,建管站改为建管处,与施工公司合署办公。1987年11月,成立沛县防腐保温公司、工业设备安装公司。1989年10月,政企分开,成立沛县建筑工程管理局。
为适应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不断提高各级建筑队伍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从80年代初开始,采取各种形式,加快培养锻炼沛县建筑业人才。80-90年代,沛县建筑业共吸收各大专院校建筑专业毕业生1500余人,很多人巳成为建筑施工和经营管理上的领导骨干,为沛县建筑业的振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另外,县乡镇建筑部门还采取多种形式对新工人进行培养。采取以师带徒、父带子、兄带弟、朋友带朋友、亲戚带亲戚、互帮互学,包教包学等方法提高了工人的技术水平。截至2000年底,沛县建筑系统拥有各类干部520人,高级工程师68人,工程师152人,助理工程师294人,各类技术人员5000余人。建筑管理和技术队伍的发处展和壮大,促进了全县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沛县建筑业的崛起,始于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辉煌于9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队伍的扩大,现代化施工机具的增加,施工技术的改进,从1980年开始,沛县建筑队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特别是乡镇建筑队伍的施工点越来越多,分布在东北三省、山东省、内蒙古、河南、新疆、青海、山西、天津、西藏、江苏等14个省、市、自治区。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工程。由于沛县建筑队伍技术素质高,对所承建的工程完成得质量好、速度快,赢得了建设、质监、设计等单位的好评,威望越来越高。
进入90年代后,国内建筑市场强手如林,竞争激烈。但沛县建筑企业坚持“信誉、质量、服务、友谊”的宗旨,在县外享有较高的信誉,在国内建筑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开拓了空间。
2000至2010年是沛县建筑业产业整体结构日趋合理,全面快速发展的十年。一、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底沛县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13亿元,增长速度为35% ,上缴建筑业税收5.1亿元,增长93 %,从业人员10.8万,创造社会效益达32亿。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大,为促进农村和城市劳动力转移就业、振兴地方经济、推进富民强县做出了突出贡献。二、建筑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0年底,全县共有建筑施工企业73家,其中,一级企业3家,二级企业20家,三级企业38家,按承包性质划分,施工总承包企业34家,专业承包企业28家,劳务企业11家,初步形成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各类专业企业和劳务企业为补充的较为合理的资质结构体系。建筑企业在市政、网架、路桥、园林、绿化、房地产开发等专业领域扩展很快,多元经营产值提升较快,专业覆盖面扩大,市场适应性得到改善。
“十二五”期间,沛县建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围绕建设“省建筑强县”奋斗目标,进一步明确方向、细化措施、突出重点,抢抓机遇推进大跨越,奋发有为实现大发展,为全面实现“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沛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十二五”期间,建筑产值由2010年的113亿元到2015年的312亿元,被评为“建筑之乡”、市“建筑强县”,建筑业为促进农村和城市劳动力转移就业、振兴地方经济、、储富民强县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15年,我县建筑业产值312亿,同比增长12%,实现房屋施工面积21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建筑业税收超10亿元,从业人员8万人,维护了省“建筑之乡”、市“建筑强县”的荣誉。建筑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日益增大。
按照“扶优、扶强、扶持、扶精”的原则,加大产业政策和行政手段推动力度,鼓励企业扩展增项门类、实现一专多能。截至到2015年全县共有建筑企业120家,总承包企业63家,其中一级总承包企业13家,二级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25家,三级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22家,二级矿山工程总承包2家。三级矿山工程总承包2家,二级市政工程总承包1家。三级市政工程总承包6家;一级专业承包资质企业1家,二级专业承包资质企业10家、三级资质企业24家、特种专业工程2家;各类一级劳务分包企业18家,架线作业分包企业2家;企业数全市排名第2位。大汉建设实业集团、江苏帝邦建设工程总公司(原沛县防腐保温工程总公司)被命名为江苏省建筑企业“百强企业”、“优秀企业”。大汉建设实业集团、沛县防腐保温工程总公司和江苏汉皇安装公司分别被市政府命名为徐州市建筑业“龙头企业”、“十强企业”和“骨干企业”。
随着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着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和扶持建筑企业大力拓展县外市场,不断提高建筑市场占有率。如今沛县建筑业己经形成了以东三省、河北、山东、西北地区为重点。施工队伍遍及全国各地市场布局。一是凭借实力抢占优势市场,二是依靠信誉开辟新兴市场。引导施工企业牢固树立“创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品牌意识。用企业信誉影响人,用诚实守信感召人,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三是发挥专业优势挤市场。四是加强合作突破境外市场,通过劳务输出和技术合作的方式,我县建筑企业和国有大企业合作,不断试水海外市场。目前我县施工企业又开辟了成都、新疆喀什、内蒙乌海、河北沧州新市场,新老阵地同步发展。
品牌塑造是开拓市场的最有力武器。我县建筑企业大力实施优质品牌战略,把质量兴业作为做大做强沛县建筑业的基本之一,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经营理念,狠抓施工质量,把质量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工程量水平。建筑业企业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推进企业质量体系的达标认证工作。在“十二五”期间,共获得国优奖工程2项、省优工程15项、市优工程70项。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建筑行业的深化改革,加快了建筑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的创新增强了竞争力,政府和职能部门的优质服务为建筑业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快速发展做了坚强保证。累累硕果凝聚了沛县建筑业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用户至上,竭诚服务”是沛县建筑业的宗旨,“建一个项目,树一块丰碑,赢一方赞誉”是沛县建筑业的决心,“质量一流,人才一流”是沛县建筑业的标准。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沛县建筑业高举科技、诚信、精品之旗,扬起质量、效益、企业文化之帆;遵循“科学管理,技术创新,精心操作、服务,满足合同要求,赢得顾客信任”的质量方针,全面实施品牌战略,来赢得各方面的信任与赞誉;坚持“至诚至信,尽善尽美”的经营理念和“环保安康建时代精品、诚信守法筑沛县丰碑”的管理方针,弘扬“励精图治、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脚踏实地,挑战困难,不断适应新的经营环境,洞察新的市场机会,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创立新的企业模式,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建筑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精品工程,提供更优的服务,为江苏和全国的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秉承与时俱进、不断超越的时代精神,愿以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先进的技术装备、丰富的工程施工经验,与社会各界真诚合作,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